有人形容现代人类的精神状态进入了“精神病时代”,这决不是危言耸听。一项旷时40年的心理研究发现:大约1/3的美国人感觉他们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或是已经得了某种精神病。1996年,被调查的美国人中有26%以上的成人说,他们到了精神崩溃的边缘,而1957年这个数字是19%。1996年的研究,把精神崩溃定义为压力、抑郁和焦虑。精神崩溃也指人们走到人生的某一阶段,而不能再继续走下去了。大多数说精神要崩溃的人是年轻人和单身母亲。在中国,自80年代以来,全国各类精神障碍总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截止到1999年底,全国重症精神病人约有16OO万,其他轻度精神病、抑郁症患者则不计其数。
一位林姓电子工程师,40多岁,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可是没有人想到,一天凌晨,他竟从居住的大厦19楼跳下轻生。林某轻生前给妻子留下了绝笔信,说他「觉得很累,要离开这个世界好好休息。」据悉,林某性格很内向,不苟言笑,而身体较长时间患有伤痛病,伴有失眠,精神上长期承受巨大压力。
一位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在校期间曾患抑郁症,幸而被他的老师发现,要求他接受治疗。痊愈后,他勇敢地站出来现身说法,希望那些在「灵魂的黑夜」中苦苦挣扎的人能正确地对待自身的精神疾病。他形容自己犯病时的心境是:完全与外界隔离,心情极其压抑,周围的一切对自己来说完全没有一点意义,生与死似乎就在一念之间。因此在他病愈后,他形容自己获得了重生。
心情不好就是抑郁症吗
抑郁症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抑郁心境是一种忧伤、悲哀或沮丧的情绪体验,也普遍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但并不是只要有抑郁体验就可视为抑郁症。只有抑郁心境发展到一定严重程度,持续存在相当的时间,且严重损害自身的社会功能时,才能考虑为抑郁症。
尽管抑郁症很普遍以至被称为「精神感冒」,但不幸的是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并未意识到自己患有抑郁症。如此多的人对抑郁症缺乏认识,原因在於他们常常把抑郁症混同于一般的心情不快。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心情不快是当事情出问题时感到难过或不满,并不意味著丧失明辨是非的能力。而抑郁的情绪则影响人的性格及人们处世的态度。日常生活中,普通的沮丧可看成是抑郁症的轻微发作。如感到自己没有出息,比平时更敏感,更爱掉眼泪等。抑郁症的典型特征包括情绪低落,睡眠不良,丧失自尊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等等。伴随而来的是疲惫不堪、精力不支、性欲减退、胃口不佳、体重下降、神经过敏、惊恐不安、脾气暴躁等,却查不出任何疾病。当然这些症状并不是都会出现,而是以某几个症状特别突出。
找出抑郁的根源
抑郁症的病因,一般认为是生物学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抑郁症有一定遗传倾向,如家中某一成员患有此症,直系亲属的患病危险性比普通人高2-3倍。是否导致抑郁症的发生,环境因素则起着关键的作用。比如:家人、朋友之间的关系,躯体及精神健康状况,经济及就业保障,生活环境的满意度。但最重要的还是应激事件,如:工作变换.迁居、离婚、分娩、家人去世等等。过多的应激容易使我们精神崩溃而出现抑郁症。因此一旦得知应激已超过我们独自处理的能力范围时,寻找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医生帮助,或许是一明智的选择。
尽早走出抑郁的阴影
去看心理医生就意味治疗的开始。说到治疗,人们会有一种误解,认为抑郁症是一种心理障碍,就应该「心病用心药治」而不该用药物。其实并非如此。研究发现,人脑神经元接头之间,有种叫神经递质的化学物质,起传导冲动的作用。当抑郁时,其浓度下降;而用药将其浓度提高时,抑郁随之减弱。这一类药物称为抗抑郁药,其有效性是毋庸质疑的。但药物治疗并不是治疗抑郁症的唯一有效方法。心理治疗也同样有效。心理治疗有许多流派和方法。一般以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和婚姻家庭治疗等方法效果较好。目前流行的治疗方案是将几种心理治疗方法综合使用,并配合药物治疗。对于很严重的抑郁症,使用电抽搐(ECT),又称电休克疗法,常常是最后有效的手段。
找到活着的理由就能防止自杀
如果抑郁症患者相信他们还有活著的理由,他们就不大可能去履行自杀的念头。因此,治疗这样的病人就应当在他们处于忧郁的时候,向他们灌输希望。在研究自杀风险的时候,不应当去问是甚麽使得他们想自杀,而是应当去问是甚麽能使他们想活下来。纽约精神病协会报告,坚持活下去的感觉来自家庭责任、道德上的拒绝、社会的不认可。研究人员研究了84名主要表现为抑郁的病人,找到39个患者从来也不想自杀的内在原因。在抑郁病人中,病人想象出来的压力而不是真实的压力,激发了病人想死的念头。研究人员向病人发了问卷,分析到底人值不值得活著,结果不想自杀的人打分均高於想自杀的人。39名不想自杀的人,都认为活着有理由。
事后治疗,不管其效果如何,都不如事先预防有效。预防是最好的治疗。从现在做起,去积极地改善你的家庭生活、夫妻关系、人际交往、子女教育、工作环境,尽早去解决自已的内心冲突,你会发现,抑郁将远离你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