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与唾液腺的分泌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1-14 17:02

     抑郁症早已成为人们熟知的心理疾病了,但对抑郁症的发病机理及抑郁症发生以后,机体的身与心两方面都会有哪些改变,大家往往都是模糊的。这里仅就心理学家与生理学家们对抑郁症发生后,人体的唾液腺分泌有怎样的变化,介绍一些相关的实验研究结果。

     人的口腔内有三对大的唾液腺: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除此之外还有无数小唾液腺。唾液就是由这些大小唾液腺分泌的混合液。唾液可以湿润、溶解食物,以引起味觉并易于吞咽,可清洁和保护口腔。

     唾液分泌的调节是神经反射性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引起非条件反射性唾液分泌的正常刺激是食物对口腔机械的、化学的和温度的刺激。而人在进食时,食物的形状、颜色、气味,以及进食的环境,都能形成条件反射,引起唾液分泌。“望梅止渴”就是日常生活中条件反射性唾液分泌的一个例子。

     唾液分泌的初级中枢在延髓,其高级中枢分布于下丘脑和大脑皮层等处。唾液的分泌量受自主神经系统调节,支配唾液腺的传出神经以副交感神经为主,副交感神经对唾液腺的作用是通过其末稍释放乙酰胆碱而实现的。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还可使唾液腺的血管舒张,进一步促进唾液的分泌。交感神经也可支配唾液腺分泌,但分泌作用随不同的唾液腺而有所不同,例如,刺激人的颈交感神经,只引起颌下腺分泌,却不引起腮腺分泌。

     科学家们对心理障碍患者唾液分泌的实验研究,通常是在抑郁症病人身上做得较多。一般的方式是用吸取杯连接被试的唾液腺导管,来观察被试的唾液分泌情况。唾液分泌量、分泌速度以及节律是测量的主要指标。

     早在1938年Strongin El和Hinsie LE就发现抑郁症患者分泌的唾液比正常人少。后来Ey-senck(1961)等的研究也表明,抑郁症者比非抑郁症的其他精神病患者分泌的唾液少。Peck RE(1966)用更简单的方法也证实了同样的现象。另一个现象也很有意义,即主诉口腔干燥和唾液减少并不相关。有研究还发现抑郁症者唾液分泌速度极慢,此外病人表现出倒逆的口水节律:即正常人口水分泌早晨的流速最大,抑郁症病人的口水分泌晚上流速最大。

     比较双相抑郁症患者在不同病程时唾液分泌情况的研究发现,处于躁狂期的患者,唾液分泌量多于抑郁期。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用唾液分泌速度每5分钟0.01毫升作为标准,似乎可以准确地区分躁狂—抑郁症和其他类型的抑郁症。到20世纪60年代初,这一结果再次得到确认。同时还发现非抑郁症的住院患者的唾液分泌也低于非住院的,但是抑郁的严重程度和唾液分泌的减少程度以及分泌速度并不相关。这似乎暗示抑郁症者唾液分泌减少的原因中可能包括住院和因住院造成的饮食及活动改变。在抑郁症患者内部的研究发现,“激动性”抑郁症病人的唾液分泌量比“抑制性”抑郁症病人还要少。另外,也有人对100名严重抑郁症病人所做的唾液测定发现,“内源性”和“更年性”抑郁病人的唾液分泌速度尤其缓慢。

     如果抑郁症者表现出唾液分泌减少的症状,那么随着治疗的进行和病人抑郁症状的好转,抑郁症患者的唾液分泌量是否也随之提高?关于这一课题的临床研究得到了相反的结果。多数研究者认为唾液分泌量不随临床表现好转而变化。另外,也有报告说,出院以前抑郁症病人的唾液分泌量是逐渐增加的。但是当抑郁症病人在临床上有所好转时,研究发现病人的唾液分泌节律恢复了正常情况。早上醒来和白天的心情变化是与临床特征的唾液动向有联系的。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