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近成立的临床心理门诊获悉,多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合并有抑郁症。但他们都不去看心理科医生,而是以“胸闷、心悸、气急”去看心血管专科,以“恶心、胃口不好”去看消化内科。
心脑血管病患者出现心理障碍,根源在何处?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邹韶红给出解释:一是患者一旦出现健康问题,过分关注病情而引起焦虑;二是医源性的,医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或知识更新太慢等因素,引发患者对病情认识不清,导致焦虑抑郁情绪。
专家认为,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活化剂”作用。当一个人长期处于孤寂、悲戚和绝望等负性情绪状态下,就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紊乱,使免疫监视功能减弱,可使致病细胞突发性增值。病人由于疾病产生的心理障碍直接影响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如严重的焦虑引起失眠,恐惧加剧疼痛感。反之,如果患者能持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往往能使治疗取得很好的效果。
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邹韶红说,抑郁、焦虑可加重心血管疾病病情,这一观点在医生中尚存争议,但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医疗实践印证了这一点。按照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患者的躯体疾病和心理疾病完全割裂开来,有心脏病去心内科,有心理问题去心理科,井水不犯河水。不过,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心身医学的概念被提前觉醒的一批医学专家不断强调。
邹韶红介绍,在发达国家,针对重症治疗常成立一个治疗小组,有治疗的医生、护士,还配有专门的心理医生。卫生部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即规定,三甲医院必须开设心理治疗门诊。北京肿瘤医院1995年就设立了心理科,这在全国肿瘤专科医院尚属首家。目前,新疆多数医院对患者的肿瘤治疗和心理治疗仍是割裂状态,很少有对患者开展心理治疗性服务的,也缺少对患者进行心理诊断的相关记录。
邹韶红表示,患者虽然有些心理问题还没有达到病态程度,但如果能得到心理医生的支持,对改善情绪,增强抗病能力也是非常有益的。心理治疗是治疗疾病的辅助手段,改善了许多病人在病程中的生活质量,这就是心理治疗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