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 人类无声的杀手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1-14 19:34

    专家详解“余虹事件”
  ■新闻背景

  2007年12月5日中午1点左右,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年仅50岁的著名教授余虹从他所居住的小区楼上坠下身亡。警方排除他杀嫌疑,即,余虹教授乃自杀。

  据报道, 余虹教授曾患抑郁症,对自杀看似早有准备。他在9月13
日更新的最后一篇博客《一个人的百年》中写道:事实上,一个人选择自杀一定有他或她之大不幸的根由,他人哪里知道?更何况拒绝一种生活也是一个人的尊严与勇气的表示,至少是一种消极的表示,它比那些蝇营狗苟的生命更像人的生命。

  成功人士为何也抑郁?

  不断传来“名人”、“成功人士”相继选择离开现实世界的信息。一个在普通人眼里功成名就的教授为何自杀?究竟哪些原因是导致余虹走上不归路的祸根呢?武汉市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刘小林教授认为,余虹是患了忧郁症,这与他自杀有很大的关系。

  据资料显示,尽管余虹已经是功成名就的大学教授,并且在事业上取得辉煌的业绩,但他的家庭生活不太顺利。婚姻失败,儿子远在外乡读书,身边缺少亲情的温暖。余虹教授的生命发展遭遇了他自己不可逾越的困境和障碍,使他看不到光明的前途。这就是他自杀行为的根源。

  余虹认为选择自杀,拒绝一种生活是一个人的尊严与勇气的表示,这是抑郁患者在抑郁心境下容易出现的认知偏差。患者认为目前的处境会持续下去,感到前途毫无希望,一筹莫展,因此很容易在认知偏差影响下出现行为偏差。

  认知偏差使他选择逃避

  选择死亡需要勇气,一个人连死都不怕?那么,必定内心有打不开的“结”,即理想与现实的分离,理想的毁灭,现实的残酷。不可否认,当今的社会是实用主义泛滥的社会,每个人都在忙于生计,有的忙于升官、有的忙于发财,没人来关心你。当一个人陷入痛苦和忧虑无法自拔,又没有及时得到“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似乎死亡是一种选择,人死百了。但是,这种选择是最自私的方法,留给亲人的是无尽的痛苦和悲哀,增加亲人“忧郁”的可能。

  刘教授介绍,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竞争意识越来越强,人际关系也变得日渐复杂、冷漠。客观上的精神压力以及随之而来的失业、离婚等心理打击都会导致人的情绪低落。遇到这样的一

[1] [2] 下一页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