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不患抑郁症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1-14 19:31

 

  近日来,报章报道了不少青少年德行失轨的问题,例如学生穿校服在公园群殴、无照驾车闯祸、坠楼轻生、成绩好的同学遭嫉妒受排挤、校园暴力、散播谣言以及焦虑不安、失望颓废、苦闷忧郁等。

  这是个不容忽视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大量的调查研究证明,人的心理健康与他生活的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环境与网络世界都有莫大关系,其间问题错综复杂,使人顾得了家庭教育,又顾不了周遭客观环境的影响。

  青少年能在这种顾此失彼茫无头绪的环境中健康成长,真是谈何容易。

  心理学研究证明,青少年时代是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品德可塑性大。所以,当务之急便是如何在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环境中取得共识,根据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特点进行教育疏导与实践。这方面,孔子思想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可起着一以贯之的导向作用。

  自知自觉,学而时习之

  青少年首先要具有自我觉知能力。这种能力能使自己在复杂环境中自我定位。孔子非常重视发展人的自我觉知能力和主观努力。要获取这种能力,孔子认为认真地自我反省是最好的方法。

  他不断通过自省、反己、反求、内自讼等话语来说明这点。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可以激发自己不断进步。同时人若“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可以活得心安理得。

  具备自我觉知能力就能有效地摆脱恶劣情绪,因为他不会被攀比心理左右而陷入莫名及无谓的妒嫉与痛苦的深渊中。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一语道破当下许多青少年问题症结所在。他认为完全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和想法,只要肯定自己,努力学习就可以了。

  “学”是孔子思想的重要范畴。他肯定“学而知之”的重要性,因此人的一生一定要乐学。具体方法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

  要学得快乐,一定要不断“习”(温习、实习、练习、演习),再结合“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与“问”(疑思问)。

  这样的学习,不但可以巩固所学,又可以“温故而知新”,产生新见解。因此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时出现满足的快感。久了,“好学”精神自然产生。反观当下,青少年课业繁多,无暇“习之”,“悦”从何来?如何改进,值得关注。

  孔子认为“好学”在培养品德上

[1] [2] 下一页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