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学博士、心理医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福建省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福建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
当妈妈和宝宝之间的心理互动比较顺畅时,婴儿就会感受到更多的爱,就会有更多的安全感,心理发育就会更加健康。否则就容易使婴儿缺乏安全感而出现无故哭闹,甚至身体发育不良等。
当宝宝变得喜欢哭闹、入睡困难或者睡不踏实,甚至无缘无故地头痛、腹痛或者引发其他“疾病”时,做妈妈的你是否想过,真正的罪魁祸首或许正是你的不良情绪。年轻的妈妈们常常以为宝宝小,什么都不懂,因此,在跟宝宝玩耍时,有时就会掉以轻心:一边想着自己的事情,一边“假心假意”陪宝宝玩耍。实际上,宝宝虽小,他一样具备感知妈妈情绪的本能,可以准确地感应到妈妈情绪的变化,并以他与生俱来的方式给予回应。
心理专家认为,婴儿时期由于未形成语言功能,所以非言语系统的功能比成年人发达。他们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途径和周围环境接触。特别是用这些途径接受妈妈对他的感受和妈妈的喜怒哀乐,同时也用这些途径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发送给周围人,以获得周围人对他的关注和保护,这是生物谋求生存的本能。宝宝的很多所谓的“问题”行为之所以要归根于妈妈的消极情绪,是因为当妈妈处于消极的情绪时,她们会漠视宝宝的许多需求,或者即便满足他的需求,也是在一种不得已的状态下去行动,此时,宝宝就会敏感地意识妈妈的漠视。于是,宝宝就会尝试各种各样的行为来重新唤醒妈妈的注意,诸如哭闹、睡眠出现“障碍”、富于攻击性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宝宝的表现是妈妈情绪状态的晴雨表。
一些“好的妈妈”会和宝宝一样,就可以通过“直觉”(非言语)感受到宝宝高兴还是不高兴,感受到他是肚子饿了,还是尿湿了。这种妈妈和宝宝之间的心理互动就比较顺畅,婴儿就会感受到更多爱,就会有更多的安全感,心理发育就会更加健康。否则就容易使婴儿缺乏安全感而出现无故哭闹,甚至身体发育不良等。
当然,这种好妈妈的直觉能力并不是所有的妈妈都一样,这和妈妈的素质、自身的心理状态以及对宝宝的喜爱和接受程度等有关系。当妈妈很喜欢自己的宝宝时,妈妈的心理状态就容易“退行”到比较幼年的状态,将成年的言语沟通习惯放在一边,重新激活自己早年的非言语沟通能力,和宝宝在更加相近的状态下沟通,所以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