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障碍(depressive disorders)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临床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临床表现情绪低落、兴趣和愉快感减退或丧失,导致劳累感增加、精力降低和运动减少;有食欲减退、睡眠障碍,甚至自杀观念和行为;部分病人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多数病例呈反复发作,每次发作大多可以缓解,部分病人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抑郁障碍主要是指抑郁症、恶劣心境两大类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国精神病学界对心境障碍的诊断概念狭窄,诊断率过低。1982年我国在12个地区开展的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情感障碍的终身患病率是0.76%0(29/38136),时点患病率0.37%0(14/38136);抑郁型神经症患病率3.3%0。1993年7地区协作调查上升至终身患病率0.83%0,时点患病率0.52%0。198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流调显示,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4.9%,恶劣心境为3.3%,1994年的另一项调查,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17.15%,恶劣心境为6%。WHO的一项以15个城市为中心的全球性合作研究,调查综合医院就诊者中的心理障碍,抑郁症和恶劣心-境患病率达12.5%。抑郁症女性患病率大于男性,男女之比约1:2。大约2/3的抑郁症患者曾有自杀企图或尝试过自杀,约15%的病人最终死于自杀。我国2002年颁布的《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中已将抑郁症列为重点疾病,并提出了工作目标是:①提高知晓率,②提高治疗率。
本病相当于中医的“郁病”、“癫病”。属于中医文献中“脏躁”、“梅核气”、“百合病”等范畴。郁病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瞒闷,胁肋胀痛或易怒若哭,咽中如有异物梗阻活欲食不能食,欲卧不能卧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金?T要略》记载了脏躁、梅核气及百合病,症状与郁病重叠,并观察到前两种病证多发于女性,所提出的治疗方药沿用至今,如甘麦大枣汤、半夏厚朴汤、百合地黄汤等。自明代之后,已逐渐把情志之郁作为郁病的主要内容,如《古今医统大全·郁证门》说 “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多端”。《景岳全书·郁证》将情志之郁称为因郁而病,着重论述了怒郁、思郁、忧郁三种郁证的证治。
【病因病理】
一 、西医病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