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评论家:西谷 勇作)
出版社的课长T先生的部下E子小姐,因为抑郁症半年前开始休职。
E子小姐的休职得到了医生的诊断书“因为抑郁症,需要在家休息”,是正式的东西,但是上司T先生心里想“E子小姐真的是抑郁症吗?”
E子小姐很早开始,每当工作要变忙的时候,肯定会以身体不适为由开始请假休息。因为这事,作为集团管理者的T先生也很头疼。
E子小姐这样的倾向年年严重起来。当然,课部内的其他员工,也变得完全不把E子小姐当回事了。
然后,跟大家私底下想的一样,E子小姐从半年前开始就进入了正式的修病假。
“说到底,她是不想做辛苦的工作才这样的吧。”
“那肯定是最近经常听人说的‘假抑郁’,不是吗?”
“恩,肯定是装病的。听别人说,说是在家休养,其实经常出去旅游,玩得可开心了。”
“哎?是吗?那肯定不是抑郁症。因为我的叔母之前得抑郁症,我知道的,抑郁症的人完全动不了,稍一外出,就感到很辛苦。”
部下的闲谈,也被T先生听进去了。
T先生渐渐明白了抑郁症究竟是什么。还注意看有关抑郁症的书和电视特集,收集了很多关于抑郁症的情报,那些所说的东西各自有微妙的不同,所谓的“抑郁症”和E子小姐的症状不一样,不能判断。[NextPage]
连医生也感到疑惑的奇怪的“抑郁症”的定义
像T先生这样,关于“抑郁症”,似懂非懂的人肯定不少。
实际上,我自己在临床现场,特别是最近10年,让人看花眼的关于“抑郁”的定义的变化很大。我也感到很疑惑。所以,对于一般的人来说,肯定大都很难理解。
那么,在探讨E子小姐是否真的抑郁之前,必须说明一些专门的知识。
诊断方法改变的“家里的情况”
原本日本的精神医学、医疗是模仿德国的精神医学,以它为基础进行诊断和治疗。说到“抑郁症”,主要是指“由内因产生的抑郁”。这个在现在被叫做“典型的抑郁”“古典的抑郁”。另外,如果有焦躁的状态,就叫做“焦躁抑郁症”。
还有,同样被认定为“抑郁状态”,如果由神经症倾向引起的,又有“抑郁神经症”另外的诊断,和“内因性抑郁症”是有区别的。症状的轻重和性质不同,病的经过也不一样。不论怎样,治疗法自身相差很大。
还有,因为其它的疾病而引起“抑郁”症状的情况,肯定会被诊断为原来的疾病,肯定不会被诊断为“抑郁症”。
但是最近,美国精神医学会制定出的DSM诊断标准和WHO(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诊断标准ICD登场了,一眨眼,这样的诊断方法成为了主流。
这些诊断方法,通过表现出来的症状诊断,也不问原因,叫做《操作诊断法》。
原本,相比于身体上的疾病,不能根据眼见为实的证据来诊断的精神领域的疾病的情况,学文上和哲学上见解不同的医生,诊断也不同,这是个大问题。因此,医疗情报共有和统计处理上不便的地方也出现了。这样,应该根据既定的标准,观察症状,进行具有普遍性的客观的诊断这样的操作诊断法。[NextPage]
只根据表现出来的症状诊断这个问题点
但是,因为这是很特殊的诊断法,换做身体疾病来想的话就能容易理解。
例如,引起咳嗽状态的都诊断为“咳嗽障碍”,但是原因可能是感冒或肺结核或肺癌等,但是诊断的名字是相同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虽说诊断名相同,但是治疗方法也相同的话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为了区别诊断,操作诊断法,避免采取“—病”的说法,而是用“—障碍”)。
当然,根据症状性质的微小差别和持续时间的差别,反复程度的差别等,为了避免这样的极端现象而花费功夫,即使是这样作为诊断法来说也有很多不完全的问题点,没几年就修正标准,更新版本,就是所谓的过渡性诊断法。
所以,应该实施怎样的临床治疗法,不能沿用原来的诊断学的看法,这也是事实。
以新的诊断法来诊断“抑郁”的范围扩大!
这样的操作诊断法成为主流的现在,“抑郁状态”“抑郁心情”这样程度的东西被认定后,虽然症状不一样,但是被诊断为“抑郁症”(准确的说是“抑郁病障碍”“心情障碍”)的倾向很强。
但是,一般人听到被诊断为“抑郁症”,肯定是一种“抑郁病”和疾病的映像。在这些方面,对“抑郁”的理解容易混乱,也是容易产生误解的原因。
像现在被诊断为“抑郁症”的情况下,推断其中的原因,代表性的大概有以下这些。稍有些专业,但是都列了出来。
-内因性的抑郁症(典型抑郁,古典抑郁,大型抑郁障碍)
-焦躁抑郁症(两极性感情障碍,两极性障碍1型,两极性障碍2型)
-非定型抑郁症(俗称小型抑郁)
-人格障碍(自恋,境界性,回避不安性,情绪不安定性等人格障碍)
-神经症(抑郁神经症,危机障碍,强迫神经症,交际恐怖症,社会恐怖等)
-摄食障碍(过食症,拒食症)
-适应障碍
-心情失调症
-轻微抑郁(这也叫小型抑郁)
在此,不对每个病症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这些病症的治疗中,抗抑郁的药都是不可缺少的,完全不起效的甚至有恶化的病状也有。
还有精神疗法和咨询也很重要,但是环境的调整也是不可少的。特别是,休息补充体能的病症,即使休息再多还是不能解决。
也就是所谓的“抑郁症”,包括这么多的病状。[NextPage]
有“假抑郁”吗?
那么,回到开头的E子小姐的例子。E子小姐真的是假装“抑郁”吗?
在这,我认为不能说可能性为零,但是作为我来讲,到现在没有经历过一次这样的情形。如果有“假抑郁”的人来了,作为专家来观察,很有可能发现。
像E子小姐这样的例子,最容易推测的是“抑郁神经症”,“非定型抑郁”,“适应障碍”,“人格障碍”等边缘病状。
这样的情况,首先像“内因性抑郁症”一样完全不能行动的很少,对“公司”,职场这样特定的场面引起“抑郁”的拒否反映不少见。是一种像过敏一样的反应。所以,说“能去玩,但是不能去上班”这样的事也是很有可能的。
但是,只是告知本人“抑郁症”,即使进行药物和在休养中心治疗,也没有改善的可能。像这样的情况,有必要根据精神疗法,说明会对职场产生据否反应,今后本人自觉应该向哪个方向改变,另外,探讨回职场是否合适,来进行治疗。
下回,要继续针对像E子小姐这样的抑郁来深入探讨。